云杉溪(Spruce Creek)飞行小镇探访与思考

首先鸣谢给上一篇公众号文章打赏的 🇨🇳AnnA🇨🇦,非常感谢你的支持!正是因为你的慷慨,让我有钱到飞行小镇的咖啡馆享用了餐点,进而可以写出此文!

从我租住的地方出发,开车十几分钟就可达的一座飞行小镇,竟然是全世界知名,在国内被各种通航相关网站和公众号吹爆的云杉溪(Spruce Creek)飞行小镇?!在这之前,云杉溪对我来说不过就是航空体检去过两次,参加飞行爱好者 EAA 第 288 号分会线下聚会的地方,却完全无法相信它竟被国内媒体冠以“航空小镇之首”的美誉,不仅有自己的百度百科词条(比维基百科词条内容还全,但地图标注是错的),相关的英文文章和视频在国内总能找到相应的中文翻译。

用打赏的钱享用的披萨(我拍摄)

进一步搜索研究以后发现,国内很多“通航小镇”的规划建设甚至评审,往往也是以云杉溪作为参照样本的。然而,它们并不是以真实的云杉溪为参照,很多时候能看到它们是在以媒体报道夸大的“云杉溪”作为参照,再加上了一些自身臆想。

那么云杉溪究竟如何,对它的评价是否过誉,围绕云杉溪的那些谣传与“盲人摸象”式的吹捧文章是否真的反映它的全貌,究竟如何理性看待云杉溪,如何将“云杉溪模式”指导中国的通航小镇规划与建设?本文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先来看看 EAA 制作的介绍云杉溪的视频:

国内镜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69709123/

云杉溪航空小镇是什么?它不是什么?

那么云杉溪飞行小镇究竟是什么呢?

云杉溪是……

  • 机场

它是一座私人拥有的通航机场(机场代码:7FL6 ),与美国成千上万类似私人机场一样,它没有塔台(大型活动时会设置临时塔台),不是管制机场。有一条长 1220 米宽 46 米的沥青跑道,还有几条滑行道和周边的停机坪,以及私人机库等必要设施。机场也有 FBO(固定基地运营商,Fixed Base Operator),可以提供航空器基本加油服务(24 小时自助加油)。虽然是私人机场,有时周边飞行爱好者或访客在有安保备案的情况下是可以落地的该机场的,而且系留过夜费只有 5 刀(不过夜不收钱)。

云杉溪机场空拍,可以看到一条主跑道和主滑行道(来源见图片水印)
  • 住宅小区

云杉溪是私人拥有且只供私人使用的高端生活社区,也是由航空爱好者自发组织,由地产商推动的航空文化社区。可以将它理解成以航空为噱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类似的投资项目。围绕滑行道和行车道建有大量私人住宅和别墅,还有文化娱乐设施比如有 18 洞的高尔夫球场,私人泳池和可供垂钓划船的溪流。

紧邻滑行道的一栋住宅配有大型机库+车库(我拍摄)
  • 飞行小镇(Airpark)

云杉溪是世界最著名的航空小镇,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宣传,并推广的。不过除此之外,也是最典型的飞行小镇(Airpark),或称“住宅型航空社区”(residential aviation community)。

紧邻跑道的住宅区(我拍摄)

那么什么是飞行小镇呢?飞行小镇就是将以飞行作为休闲方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享受飞行乐趣并吸引更多人在此置业,围绕小型通航机场建设起来的地方。一句话来说,飞行小镇不过就是围绕机场组成的住宅小区而已,就如同名校周边会有“学区房”,那么机场周边就会出现“飞行小镇”。

云杉溪不是……

  • 不是最大的航空小镇

可惜最大的航空小镇不是云杉溪,要按占地面积来看同在佛罗里达的 Jumbolair,算是最大的航空小镇了。它的跑道更长,能起降大型波音客机,而云杉溪的跑道起降喷气商务机已经是极限了。而且 Jumbolair 还在扩张,增设更多住宅和娱乐设施。

  • 不是第一个航空小镇

我查到第一个飞行小镇是塞勒天空公园机场(Sierra Sky Park Airport),建于 1946 年。而云杉溪二十年后才开始动土。

  • 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飞机

建于滑行道周边和机场核心区的住宅确实配有车库+机库,适合拥有自己飞机的人入驻。然而周边和外围住宅并没有设置机库,而且周边行车道也没有按照滑行道进行改造,道路有点窄树木临街而立,不利于飞机滑行,除非是翼展较短的上单翼飞机也许可以滑行,即便住户自行改建机库,飞机滑行也成问题。所以可以说“家家户户有飞机”这个谣言不攻自破了。另外还设有“共享机库”,可以让爱好者共同拥有一个机库,这样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一架西锐在小型共享机库门前(我拍摄)
  • 不是航空器研发制造基地

诚然云杉溪这里有很多人在造飞机,但更多的是私人基于兴趣的“自制飞行器”而已,感觉有点类似早年中国农民在农闲时自制超轻型飞机。而这种“小农经济”完全无法称为产业,更不可能组织起来统一的研发制造基地。

  • 不是工业基地或产业园

云杉溪的核心定位是住宅区,因此这里不可能接受工业化的改变,居民更不能接受住宅周边有工业或产业园相关的工业用地侵占住宅用地,影响美好的自然环境。

  • 不是博物馆或教育基地

云杉溪里牛人多,飞机藏品也多,能看到一战、二战时期和各个时期的老飞机、老古董依然在适航状态。也有一些名人住在此地,同时这里也曾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训练基地,完全可以增加博物馆或教育基地功能。为什么没有呢?我猜想是因为这里的定位是“私人的”,居民不想被公众打扰,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曝光在公众目光之下吧。

云杉溪简史

要想真正理解云杉溪,理解什么是航空小镇,云杉溪背后的建成过程,还是必须要了解一下的,而这也是国内很多媒体报道时有意无意忽略的内容。下面综合云杉溪的官网和其他地方的材料,简单梳理一下云杉溪的建成历程。

  • 二战时的训练基地

1943 年美国海军航空兵将这里设为作战训练基地(Naval Air Operational Training Base),是戴通纳(Daytona)海军航空兵基地衍生出来的基地之一。战后就被弃用,转卖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对这块离海滩有点距离的地块兴趣寥寥,原想开发成商业设施,但多年没钱就这么一直荒废。而全美这样的战后废弃机场多如牛毛!

二战时的云杉溪海军航空兵训练机场(来自云杉溪官网)
  • 麦金利・康威实践 Fly-in 理念的机遇

此时一个叫麦金利・康威(McKinley Conway)的人出现了。康威二战时在海军预备役服役,拥有航空与电气工程双学位。战后买了一架二手赛斯纳 170,在美国各地“商务通勤”。它很快意识到随着天空不断开放,地面越来越拥挤,人们会渴望用飞行的方式替代地面旅行,此时围绕机场构筑住宅就变得非常必要了。此时他脑海中构思了一个称为“Fly-in”(此时可以翻译为“飞来游”)的概念。1970 年他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角(就是 NASA 所在地,卡纳维拉尔角)参与关于“飞来游”的研讨会,把经验总结下来写在了《机场之城》这本书里。

《机场城市》新版封面(来自网络)

1977 年《机场之城》(The Airport City) 出版,其后数十年多次再版。这本书的全名叫做“The Airport City: Development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文翻译立刻就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机场之城:二十一世纪发展理念”。

多说一句,我实在是佩服康威这老哥,真心是个通才!你能想象《高速飞行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igh Speed Flight)、《气象手册》(The Weather Handbook)、《地缘经济学》(Geo-Economics)、《投影新美国》(Project New America)还有这本《机场之城》均是他一人所写吗?真是可谓横跨航空、气象、科技、政治、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2011 年去世时已经 90 岁高龄,去世前两年还有自传出版。

麦金利・康威认为的 Fly-in 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句话:飞过来玩一玩,度个假再走。他需要的是独立、统一的集住宅、商业、休闲和环境保护区于一体的小区配套。

麦金利・康威和他的飞机(来自网络)

而后他利用工作机会,在美国各地空拍废弃的机场并记录周边交通和所在地特征,他看中了现在云杉溪曾经的二战废弃机场,希望可以将自己的 Fly-in 概念付诸实践。彼时,因为越战和其他原因,佛洲政府一直拒绝麦金利・康威的想法,直到后来原本想在此建设的商业项目流标,他们才想到还有个麦金利・康威这哥们可以接盘。而此时麦金利也意识到这是他一生仅此一次的好机会来了,于是在亚特兰大找了几个同是飞行员的投资人好哥们,在云杉溪开始了艰难的奠基建设。

云杉溪奠基仪式,中间手持麦克风的就是康威(来自网络)

麦金利・康威对 Fly-in 社区最初始的要求并不高,他脑中形成的概念与商业模式也不成熟,只是想做成类似“度假酒店”的感觉。他希望飞行爱好者可以飞到云杉溪落地游玩,看看戴通纳海滩的纳斯卡(NASCAR)赛车,到周边的溪流里垂钓泛舟,三五朋友小聚乐开怀而已。

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到来,光靠爱好者就玩不转了。

  • 地产商的升级镀金

1970 年底杰・汤姆森地产收购 1400 英亩周边土地升级了康威的 Fly-in 理念。他们决定把云杉溪改造成高端低密度俱乐部性质私有住宅社区。同时兴建更多俱乐部住宅、网球场、游泳池、餐厅、会议设施和 18 洞高尔夫球场。

原本二战时的跑道改成滑行道,两旁可以系留飞机,还配有大型机库可停商务喷气机(我拍摄)

地产商想要的商业模式与作为爱好者的麦金利・康威想法不一样,地产商希望的是商业地块能有高附加值,而且可以获得长期收益。所以汤姆森将 Fly-in 概念做了升级:飞来了就别走了,既来之则安之,在此安家置业吧。此时 Fly-in 就可以翻译为“飞行社区”了。

在杰・汤姆森的改造之下,将二战训练机场的多条跑道,只留下主要的并加以升级成 1220 米长 46 米宽的沥青跑道(即现在的跑道 06 – 24),这样从斯蒂尓曼双翼机到湾流公务机都可起降。借助完全私用和优秀的隐私保护机制,吸引了大批名人和飞行爱好者入驻,进而云杉溪逐渐变成世界最著名和最典型的飞行小镇。

云杉溪为什么特殊?

从上面的历史回顾就能发现,云杉溪的特殊之处是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

  • 自发组织,政府与地产商互利联动

首先从一开始就是麦金利・康威作为航空爱好者带着一帮同是爱好者的投资人哥们出资出力一起开始建设的,这种自发组织形成了最初的样貌。而地产商接手以后,进一步扩展让更多飞行爱好者入驻,打造高端和舒适的住宅环境,让更多人享受天堂一般的住宿环境。

根据目前云杉溪官网显示,宅基地地皮价格在 10 万美元左右(需要住户自己建房),三房三卫的小型独栋住房在 60 万美元以上,大型双层别墅可到 100 万美元以上。所以从价格来看确实足够高端。

另一点也要看到,虽然佛洲政府当初只是找个接盘侠接手地块开发,但是一旦将这个地块出卖以后,他们就放手不再管了。除此之外,后来随着云杉溪越来越火热,政府开始将一些当地特色活动和旅游开发放到云杉溪,云杉溪每年也会举办花车游行活动,政府会在各种渠道帮忙宣传。这样可以打造互利共赢的政商环境。

  • 空域、地形与气候

作为飞行训练的学员,我会感觉这附近空域很复杂,不仅有戴通纳的 C 类空域,周边还有多个有塔台管制的小机场(它们在二战时也是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更别说还有奥兰多 B 类空域离得也不远。但是相比于加州圣迭戈,以及其他飞行小镇所在地来说,这里空域环境是很简单的了。

当然了,整个美国的空域环境都很自由和开放。这边也没啥特殊之处,其实最关键的是地形,整个佛洲都是一片大平原,几乎没有山,连像样的丘陵都没有。中部有湖泊南部有大沼泽,飞行环境很舒适,适合从陆上飞机到水上飞机,全类型航空器的自由飞行。气候上,除了夏天飓风季会闹几次飓风以外并无太多大问题,云杉溪所在的中佛洲,有一个优势是不像北佛洲那么容易下雨,也不像南佛洲那么多风和受赤道飓风影响巨大。有个教员跟我说,他感觉中佛洲天气很多时候像亚利桑那和德州。

  • 活跃的飞行爱好者聚集

云杉溪吸引的飞行爱好者太多太多了,从普通的飞行爱好者,到航空公司职员,从普通民众到好莱坞明星,从购机通勤到飞机制造商,你能想到的应有尽有。

云杉溪最出名的住户当属“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和他前任妮可・基德曼了。他们俩在拍摄 1990 年上映的电影《霹雳男儿》(Days of Thunder)时相识,住在云杉溪,可能是拍片朝夕相处让俩人擦出了火花(当然佛洲温暖的阳光,也让阿汤哥的肌肉线条和妮可的腰身线条无处可藏),半年后俩人就闪电结婚了。《霹雳男儿》这片讲述的是和纳斯卡赛车有关的故事,就是在戴通纳的赛车场拍摄的,当然主创也会住在当地。而离戴通纳仅 5 海里之遥的云杉溪,对渴望避开狗仔队的阿汤哥来说,再好不过了。

《霹雳男儿》一片中阿汤哥和妮可同框的镜头

同样是好莱坞明星的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曾参演奥斯卡获奖影片《低俗小说》、《变脸》,也是飞行爱好者,曾是云杉溪的居民。后来搬走是因为他买了一架波音 707,要求云杉溪延长跑道和停机坪,结果被拒。愤而搬离,不知道现在他住在哪里。

除了大明星,还有小比尔・里尔(Bill Lear)。此人来头不小,他爸就是造商务机的里尔喷气机公司创始人威廉・里尔(William P. Lear,暱称也是 Bill)。 他不仅是飞行爱好者,更是飞机制造商之子,17 岁的时候他买过一架 P-38 “闪电”飞机参与飞行竞速赛。冷战时期加入美军驻扎在德国,服役了三年。去世前一直住在云杉溪,一直没有离开过。

里尔父子俩,他们背后的就是里尔商务喷气机(来自网络)
  • 航空相关活动与其他活动

除了有人,这些人还会组织起来举办各种活动。首先是航空相关活动,每周五晚上(只要天气允许)都会有大量飞机在云杉溪起降,飞行爱好者会把自己的飞机或者收藏的老爷机拿出来示人,其中一小队轻型运动类飞机还会编队拉烟在机场上空做飞行表演,有时甚至还会有其他地方的人飞来凑热闹。而周五晚上在跑道旁边的草坪上,住户也会带着孩子和狗一起观看飞机起降和飞行表演。景象甚为壮观!

每周五晚的飞行秀(我拍摄)
周五晚飞行秀视频

除了飞行活动以外,云杉溪每年圣诞节还有花车游行,三月还有迎春花车。作为云杉溪除了飞行外第二项活动,高尔夫俱乐部的活动也是常年人满为患(我没兴趣就没了解),甚至还有园艺俱乐部等。2020 年花车游行的视频:https://www.fly-in.com/spruce-creek-fly-in-christmas-parade-2020/。总之大量和飞行相关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活动,都可以在云杉溪看到。

  • 社区环境与社区治理

最后要说,云杉溪的硬件条件太好太好了。首先是大自然赏饭吃,风景优美如画,借助佛洲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让这里四季舒爽(我感觉冬季有点冷)。如果不是有飓风、夏季频繁的雷暴天气,这里气候四季都非常适合飞行。其次是二战留下的训练机场,保存良好,距离城区不远,距离海滩也不远,工商业都可以很快通达。汤姆森对云杉溪的高端化改造使得这里不仅有传统美国式的花园住宅,更增多了因为飞行而产生的文化感。比如核心道路,也是主滑行道叫做“塞斯纳大街”,还有“格鲁门路”、“林德伯格路”、“小速度飞行道”等等。

最关键的是私有化和隐私保护制度。让住户完全不用担心被公众观摩,他们可以更好地享受飞行乐趣,也可以更好地作为名人生活居住。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名人,即便不是飞行爱好者,也会选择在此定居的一大原因。我们去云杉溪无论是去里面的咖啡馆吃饭聚餐还是参加 EAA 第 288 号分会的活动,都需要通过门卫的核查,他们会检查每一个非住户的证件(驾照)并登记,还会给一张只在当天有效的通行证,里面会写明你只可以拜访的住户或商户,而不能去其他地方。

访客通行证(我拍摄)

我对中国通航小镇的建议

云杉溪无疑是特殊的,不仅全美国特殊,全世界也是特殊的。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类似这样的飞行小镇了。那么咱们中国的“通航小镇”建设可以借鉴的地方或避开的坑有哪些呢?

自发、自负盈亏但公众利益优先扶植

美国的飞行小镇,有些是政府主导的,有些类似云杉溪这样的是由地产开发商或个人主导开发运营。但从这么多年发展来看,由私人公司运营的往往经营状况良好,多年来一直持续不断开发并有较强的发展动力。而由政府主导的飞行小镇往往随着当地经济衰落或因为缺少经营项目而慢慢衰落甚至关闭。当然由私人公司运营的缺点是对公众开放程度低,大多选择了类似云杉溪这样的完全私有化运营,不提供公众开放的方式。

即便如此,我也依然较推荐飞行小镇的开发运营应该由飞行爱好者或私人企业自发完成,而全过程也应该是自主运营,但是可以组成联合实体来运营。最终也是按照其自身商业模式和要求自负盈亏的,这样一是可以激发最大的创造力和价值,另一方面降低政府过度投入导致的效率低下盲目放卫星的弊端。

私人企业很可能也会采取汤普森对待云杉溪的做法,采用高端化和私有化运营模式,降低公众参与度。这其实无可厚非,但在现阶段中国,这样做对开展航空文化普及不利。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公众开放的小镇,或有公众开放项目区域的小镇给予一定补贴,这样可以将通航小镇的发展更多产生公众利益的溢出效应。

我设想的通航小镇模式:

根据《通用航空小镇的发展模式和案例分析》一文提出的一些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作者对通航小镇还是没有跳脱之前搞“产业园”的模式窠臼,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通航产业园其实也是通航小镇模式的一种。结合这篇文章,以下列举出我认为的一些可选的通航小镇模式:

  • 社区模式:旅游 + 度假 + 地产。这种模式类似早期的云杉溪,主要是房地产,通过地产投资拉动当地通航文化。也更像是飞行员的“度假酒店”,这里除了长期住户,更多面向大众的短期旅游,利用当地旅游优势,比如有一片油菜花地,一处古镇(或者人造仿古镇),特色农产品等旅游资源,带动通航发展。让飞行爱好者开飞机旅游并短期入住度假。
  • 产业园模式:制造 + 物流 + 培训。既然大家对产业园那么熟悉,不妨就做成产业园。但因为是工业用地而非住宅,因此住宅属性就会大幅降低,必然将航空回归交通工具属性,因此飞机是物流的运输工具。同时还可以利用机场建立航校和飞行俱乐部,培训飞行员或者磨砺飞行技术等。2020 年我备降的 Vero Beach 机场虽然不是航空小镇,不过却是 Piper 飞机公司所在地,同时也有多家航校共用这个机场,围绕此地周边形成的商业区很类似国内的产业园。

这里说的“制造”,不应该仅仅只是航空器制造,还可以是通航相关的服务业。比如飞行员用品,航空相关的文创产业,航空相关的出版、网络、电子服务业等等第三产业都可以算在内。

  • 文创与科普模式:航展 + 科普 + 营地。这也可以算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结合,但更强调公众开放性,也比较适合以政府出资的方式建设。围绕机场建设一些会展场馆开展航展活动,或者将现有停机坪加以改造,变成展馆也是可以的。利用这些展馆开展面向大众的定期航展和航空科普活动。日常机场周边的绿地和开放空间可以作为休闲营地,安营扎寨享受自然风景的地方;另外还可以用作飞行训练的基地机场,不过从安全角度需要将飞行训练的飞行区与公众区隔离开。

不拘形式建平台

以上我提出的这三种模式都只是我脑中想到的,在实际规划建设中不需要拘泥于任何形式,可以从“旅游、度假、地产、制造、物流、培训、航展、科普、营地”这九个关键词中任选一到三个作为主轴,这样排列组合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多的。最关键的是建设一个平台,让航空爱好者、科普创作者、制造商、服务商等等有一个实体化的平台,开展经营活动。至于这个模式是否赚钱,平台建设者不是主要负责人,由平台上承载的商家来负责。

不要模仿,立足本地,办出特色

吹爆云杉溪的后果是在国内航空小镇的模板只剩云杉溪了,而且还不是真实的云杉溪,而是被误解以后人们臆想中的“云杉溪”。从网上可以看到从 2014 年到 2018 年之间开始规划或建设的住宅型航空小镇,几乎都不约而同喊出了“家家户户有飞机,直达机场跑道”类似这样的宣传语。产业园模式的航空小镇,又带有二十年前大干快上电子科技产业园的身影,只不过现在换成了“航空”为噱头。即便自称为“特色航空小镇”的,往往只有“小镇”而没有“航空”更没有“特色”。

我是认为,若想真正发展起航空小镇,或者类似情况,不要模仿国外的模式,这是学不来的。上面已经分析了,云杉溪的特殊性世界其他地方根本学不来,世界只会有一个云杉溪,不会再来第二个!既然如此,就应该结合国情和当地特色,办出更有创意的通航小镇。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后果反而是让大家将眼前这个航空小镇,与被媒体夸大与臆想中的“云杉溪”作比较,结果越是这样越失去特色。

飞行小镇可以搞联盟和合作

稍作研究以后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因为美国这些航空小镇的运营者每家都不一样,因此这些航空小镇之间大多是竞争关系。中国的呢因为是地方政府主导,为了政绩各个航空小镇之间竟然也是竞争关系!然而现阶段竞争不如合作,对抗不如联盟。既然世界上航空公司有什么“星空联盟”、“天合联盟”和“寰宇一家”等等,航空小镇为啥不能搞联盟呢?这样就比单打独斗要好的多!

同一联盟内的航空小镇之间,能做很多事情:

  • 可以开通连接各个小镇的基于通航的低空转场航线,这样在现阶段低空尚不开放的情况下,可以争取到一些权益。这样基于通航小镇,就可以开通省内和跨省的低空旅游航线,虽然全国不开放,但是如果有这些航线存在足够多且密集,理论上就拼出了中国的低空开放。
  • 对个人而言,注册在同一联盟的用户在同一联盟下所有航空小镇都可以享受优惠或者高规格服务。比如住宿优惠,度假优惠,航空器加油和维护保养的优惠,系留与落地费(landing fee)的减免,航展或博物馆的年度参观券等等都可以考虑在内。
  • 对企业而言,联盟意味着规模化经营,意味着成本会减少,意味着增强市场竞争力。其实美国机场里的 FBO 就那么几家公司来经营,同一家企业服务的机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同企业内部“联盟”。对通航小镇也一样:比如甲航校,在三个省的五个通航小镇都开设了培训网点,那么他们的训练飞行就可以在这五个通航小镇之间做转场飞行。这样甲航校可以在三个省招生扩大经营范围。

不叫“航空小镇”也可以!

网上搜索“通航小镇”、“飞行小镇”、“通航小镇”、“航空小镇”这些关键词会发现,在吹爆云杉溪的同时,往往也发现国内这类“小镇”都在同质化竞争。也往往是只有“小镇”而缺少了航空。所以我就想,既然如此,可以不叫这个名字也罢。反而避免因为“某某小镇”带来的负面评价和无端比较。

之前搞房地产见长的,可以继续搞房地产,只不过把房子建在机场边上,炒好航空噱头就足够了,不妨起个带有航空文化的名字:“冯如一号飞行社区”。这和杰・汤普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云杉溪的改造是一样的,就是个房地产投资项目而已。

之前搞产业园见长的,可以继续搞成产业园,只不过把工厂建在机场边上,可以做航空器或相关产业制造,可以做文创,可以做信息和网络服务业等等。产业园的名字带点航空味道就够了——“王助航空创业园”。

航空小镇不是通航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的最后,要说一点。无论是哪个国家,发展通航的核心不是实体的航空小镇,而是基于通航的市场和需求,这些小镇不是通航发展的必由之路。再多的“通航小镇”,如果没有人飞,没有入住,没有企业开展经营性活动,只有一堆混凝土的建筑,毫无生机,这样的“小镇”途占了宝贵的土地以外,毫无价值可言。就如同名校周围一定有“学区房”,这是因为名校带动的教育产业需求,自然形成的市场,进而产生了“学区房”这种市场溢出效应。对通航小镇也是同理,通航只能是通航市场活跃以后出现的产物中的一种,这种产物可以有多种,不一定必须引导到航空小镇上。

所以,开发、刺激和引导通航市场,才是通航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

这段时间随着美国疫情好转,EAA 的第 288 号分会也会在近期恢复线下面基,大家会一起前往云杉溪的一个机库里(我开车去,以前有人飞过去),摆上椅子聚会讨论学习通航相关话题,也是一个社交的好机会。关于 EAA 和这个 288 号分会的活动,值得单独放一篇文章里讲解。

疫情前的 EAA 第 288 号分部线下活动(我拍摄)

所以提前预个告(开个坑),等有空了写篇文章讲讲我参加 EAA 第 288 号分部活动的情况吧。希望我对美国这个通航大国第一手的观察和思考,能够为中国通航的发展做一点点超级微小的贡献吧。

【参考资料】

2 thoughts on “云杉溪(Spruce Creek)飞行小镇探访与思考

  1. 「飛行小鎮」的概念是非常非常吸引,奈何放到現實就困難重重。

    開放天空政策什麼的就不談,該來的總會來。

    從零建立一個通用航空機場的成本非常大,更不論「飛行小鎮」一拼發展的房地產、休憩、維修、研發、訓練用地等。單是物色適合的土地作通航使用已經困難,再要進行收購、搬遷等更是困難重重,直接和間接的開支無疑極大。但以房地產為先導的飛行小鎮發展風險很高,一旦最後得不到有關部門認証,又或者市場的需求反應冷淡,發展商隨時血本無歸;而目前國內通航的普及狀況仍未能支撐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發展項目,發展商倒不如搞點正正常常的房地產和產業園區項目比較「穩妥」。當然,發展商濫用「飛行」一詞作商業宣傳,吹噓得天花龍鳳,背後卻毫無任何實際行動去落實「飛行」的元素,就只是普普通通的詐騙行為而已。

    美加的通航之所以如此盛行,有大量二戰留下的軍用機場是主因之一:略過了設計和認証問題,可繼承基建,附近的土地由政府擁有並可轉讓。國內沒有這頂優勢,嘗試參考國外現有的例子也不是無法理解,但一開始就大談「飛行小鎮」似乎有點過急,還是要從增加通用航空機場開始,培養出一定數量、有經濟能力去購買/分租/保養飛機、並有意置業的私人飛行員,才可以支撐「飛行小鎮」的概念。「飛行小鎮」仍至通用航空行業,沒有足夠的消費者,有供給但沒有需求,建立起來也毫無意義。

    引用《中國航空報》在2019年10月20日的數據,國內飛行員執照只有66542本,當中只有4204本私人執照。香港的情況更差,引用不共開的數據在2014年只有PPL 219本,CPL 951本,ATPL 4007本。加拿大的數據沒有找到,而美國2019年共有私人證書(飛機)161105張,外加Sport Pilot證書6467張。在數字上美國有壓倒性的優勢,PPL的持有人甚至比CPL(約10萬)還要多,加上Sport Pilot也超過ATPL(約16.5萬)。而然這樣龐大的數字,才支撐得起少數的「飛行小鎮」,國內的情況更不樂觀。

    非常現實地說,國內能負擔「飛行」的人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是「大多數」,挑戰在於如何將「有錢人才玩得起的玩意」轉化為「偶爾可以負擔」的程度。同樣引用上述的報導,國內私人執照用40小時最低要求飛時計,最少20萬RMB;在加拿大,私人執照用全國平均71小時計,連稅2萬CAD=11萬RMB即可。Diamond Aircraft被萬豐收購後,在國內生產DA20-C1和DA40NG兩種機型,希望可以有助降低學飛的價格。也許十數年內電池技術發達,電動飛機變得實用,到時會有「人人都可負擔飛行」的一天。當然,要飛行學校不再打著「飛行=奢華」的旗號才行。

    目前最大挑戰的是如何讓通航從一群分散、各自為政的個體,聚集成為一個雖然小、卻有代表性的小圈子,刷一下存在感,多點出現在公眾視野(在好的方面)。一個全國不足一萬人的小團體,很難有什麼影響力,也很容易被忽略利益,這是殘酷的現實。香港的飛行總會雖然聚集了社會各界精英,但會員數只占了人口不足0.0002%,當年要禁止在啟德機場飛定翼機,跟本是毫無談判餘地的。

    Like

    1. 国内西南部有很多二战时留下来的机场,当初都是驼峰航线沿线或者飞虎队驻地,其实可供利用价值很大。东南部地区也有很多国民政府时期留下来的机场,有些现在依然是军事用途,有些依然可以翻修使用。

      Like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