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飞手记】着陆的个人经验谈

终于拿到私照了!虽然没有想象中快,但是也足够满意了。最近会写一系列文章,把私照学习期间记录下来的一些感悟和经验总结写出来,希望可以帮到其他依然在学习中的朋友。

这篇文章分享一些我自己学习着陆时候的经验,第一次单飞之前一直觉得着陆很难掌握,私照阶段飞了近 400 个起落以后,会感觉降落的很多事情变成了肌肉记忆,不会特别去思考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我的降落技巧有多好,事实上风稍微大一点的侧风降落(侧风分量超过 10 节)依然不能保证安全,以及定点的短跑道着陆依然欠缺熟练。

此文虽然是讲的个人经验,但是很多内容其实依然没有脱离 FAA 的《飞机飞行手册》(Airplane Flying Handbook)这本书的内容,文章里的很多配图也会直接从这本书里摘得。

着陆要达到的目标——安全

无论是何种类型,何种做法的着陆,最终都是要让飞机安全且受控地落在跑道上,而不是“砸”在跑道上,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根据去年 11 月美国 AOPA(航空器拥有人与飞行员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6 年非商用固定翼飞机事故总数 1036 起,其中飞行员相关事故 755 起占总数的 72.9%,其中着陆阶段就高达 334 起,占飞行员相关事故 44.2%,占总事故数的 32.2%,在所有着陆阶段事故的第一肇因是失去对飞机的控制(Loss of control,LOC)总计 156 起,占着陆相关事故的 46.7%,占总事故数的 15%。从上述数据上就可以看到降落阶段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事故!因此安全且受控地驾驶飞机落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rect1308

rect2287
摘自 AOPA 网站

练好 slow flight 是王道

在我单飞之前,常无法很好控制飞机,为此挣扎良久。直到有一次,当天因为机场空域满了,容不下我们进去练着陆,最终我们选择在外面练练基本机动飞行动作(slow flight 啊,大坡度转弯这种),然后练完了想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再练几个起落;这时候发现我对飞机的操控出现了质的飞跃,很多之前挣扎的地方竟然神奇的消失了!后来回忆的时候想到,那天练了很久的 slow flight(小速度飞行),在只有 55 节速度下教员让我转到某个航向,爬升和下降,并在 60 速度时做了相同的这些内容。

经过这样的经验以后,我意识到两件事:所谓拉平(round out 或者 flare)其实可以看作是飞机从 65 节的恒定速率下降过渡到小速度平飞,而短跑道着陆(short-field landing)则可以看作是飞机是以 62 节的小速度下降飞行,直到“降”到跑道上。当我有这样的意识以后,练习落地开始变得不那么难了,所以说练好小速度下的飞行对找到着陆时的“手感”至关重要。

成就完美着陆需要完美起落航线

网上很多讲着陆的文章和视频都提到,要想完美着陆就要有完美的近进,要想有完美近进就要有完美的起落航线。在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简直太正确了,但是也容易过渡追求“完美”反而导致犯下错误。虽然 FAA 的《飞机飞行手册》一书提到降落分五个阶段,“五阶段论”是从机场起落航线(Traffic Pattern)的第四边(base)开始的,但是实践中发现,刚转入第三边(downwind)就需要做好调整了,特别是要在第三边做好修正风的工作,避免被风吹的离跑道太近或太远,导致第四边太短或太长,增加额外精力去控制速度和盘算能量。当然本文还是引用了 FAA 官方的“五阶段论”。

降落的五个阶段

  • 第四边(base leg)。第四边最关键的是时刻保持跑道目视,确保自己与跑道的相对位置,盘算转最终近进时的时机、高度、速度和放襟翼的时机。第四边如果太短或者太长都会有麻烦,尤其是太短,来不及做调整,可能会仓促转第五边,导致进入加速失速和螺旋,这是降落发生失控事故最多的地方。而第四边太长如果同时油门没跟上,能量消散太快,飞机低于下滑道则有可能导致可控飞行撞地(CFIT)或撞上天线等障碍物。
  • 最终近进边(final approach)。 在这一边的关键是稳定近进,稳定的指标我称为“三稳定一不变”——稳定的下降率,稳定的空速,稳定的地面轨迹,不变的瞄准点(Aiming point),这三项指标一项都不能少,必须同时满足。因此只要能够做到这些指标,那么就可以说是稳定的近进。为了躲避障碍而刻意变化下滑轨迹是很愚蠢的,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既没有稳定近进,还容易让降落变得很危险。同时为了更好的稳定近进,要选择好跑道上的点作为瞄准点,而在整个近进过程中瞄准点应该是不动的。“Power for altitude, Pitch for speed”在这个时候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短跑道着陆,这几乎是必须要用的技巧。
g677851
不稳定进近
  • 过渡与拉平(round out or flare)。 关于拉平的时机,最早我是看跑道的感觉,感觉跑道在视野中突然变大了我就开始拉平,不过很快就被现实打脸。练单飞的机场跑道宽度是 75 英尺,而国际机场的跑道是 150 英尺,是前者的两倍宽!因此在训练时很快发现我容易拉平过高,这在进出 C 类空域单飞的时候会成为很严重隐患。后来找到了一个方法什么宽度的跑道都能驾驭了,就是刚过瞄准点就可以拉平,如果跑道很宽可以再低一点点,不过不能再低了,否则会容易落地太平,有压断前轮的风险。拉平的实质就是从下降状态过渡到无动力小速度平飞,一边收油一边抬机头,因为没有动力抬高机头增加了迎角,迎角增加相应增加了一点点升力同时增加了诱导阻力,由于没有动力,升力增加的越来越少,最后还是重力超过升力进而下落,同时阻力增加也消耗掉了动能,接地速度也会慢下来。

g48540

  • 接地(touch down)。接地之前要做一点微调,让机身纵轴与跑道中线平行。这一点很关键,可以保证落地以后减少对轮胎的侧向应力,降低爆胎等事故的风险。 于此同时,还要用副翼操纵飞机向迎风方向稍微压坡度。在实际落地时我发现如果侧风分量不大(小于 5 节),完全可以不用特别照顾,只要在落地时让机身纵轴与跑道中线平行即可。
  • 着陆滑跑(after touchdown roll)。着陆不是主轮一接地就万事大吉了,在退出跑道进入滑行道之前,着陆工作都还没完成。对于普通着陆而言,主轮一接地还要保持一点俯仰,这样可以让前轮柔软的接地,此时切不可手一撒让前轮自己掉到跑道上。还有收襟翼的时机,如果不是着急尽快停下来就不用收襟翼,等到退出跑道停稳再说。不同降落类型对着陆滑跑的要求也略有差异,不过只有小差异,下面再讲。

三种特殊降落类型

在私照的 ACS 里要求了三种特殊的着陆,一个是软道面着陆(soft-field landing),一个是短跑道着陆(Short-field landing),还有一个是 180 度无动力落地(Power-off 180 landing)。为了便于记忆操纵要点,编了几句口诀。

软道面着陆(soft-field landing)

软道面着陆(soft-field landing)与正常着陆的差异就是拉平和接地后滑跑的操作不太一样。但我在实际操作中,所有常规着陆几乎都当作软道面着陆来处理的。口诀如下:

缓收油,慢抬头,俯仰掌控接地柔

留点油,稍抬头,油门控制接地柔

抬前轮,襟翼留,少用刹车轻低头

“缓收油”指的是刚一进入跑道区域我就开始收油(大概是跑道入口前方 200 英尺),但是收油的速度非常非常缓慢,让动能的消散越慢越好。油门完全收空以后,此时恰好飞过瞄准点,开始拉平,要“慢抬头”。此时只要控制好俯仰(并修正侧风)即可,这样工作量最小可以专心落地,注意操作不能粗猛,防止突然拉高开始爬升,只要维持住无动力平飞即可。

第二种是我在学完短跑道着陆以后掌握的玩法,就是保持一点油门,只比慢车多一点点,在拉平时收油并抬头。但是抬头不能太高,有擦尾的可能,所以“稍抬头”。难度最大的是油门,这时候油门控制接地是否软,如果玩的好完全可以做到落地无感,上一种方法很难做到这一点。

接地以后保持抬着前轮,减少前轮的压力,因为如果前轮落太重前轮就会陷入松软道面里。同时保留襟翼,这样机翼还能产生一些升力减少主轮对道面的压力防止陷进去。减少刹车的使用也是同样的功用。

短跑道着陆(Short-field landing)

短跑道的操作关键是进近速度必须控制在 62 节,不能超过 65 节。

提前点,慢收油,接地砸点没准头

别低头,晚断油,六二直到跑道头

收襟翼,抬点头,气动刹车不用愁

我学过两种短跑道着陆的方法,一种是瞄准点前移的方法,因为拉平的时候飞机会平飘一段距离,把这段距离前移到瞄准点那里。另一种是小速度下降到跑道的方法,完全利用“Power for altitude, Pitch for speed”落到跑道上。第一种方式控制接地准确性很低,即便操纵都不变,风啊这些都对准确性有影响,另外如果真实状况跑道头有障碍的话,这个方法并不好。第二种方法其实很不错,掌握起来难度有点大,几乎就是小速度飞行的近地版,唯一问题是接地一瞬间会有点重,为了防止重着陆俯仰会有拉高的趋势,既有可能擦尾,还有可能因为突然增加的升力错过预估的接地点。为防重着陆,在接地前一刻,稍微补一点点油即可。

落地以后还要带着杆,可以不用像软道面那样保持前轮抬着,但是保持俯仰可以产生气动刹车的效果,因为增加迎角增加升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诱导阻力,阻力能消耗掉前进的动能。一个关键点是赶快收襟翼,因为升力减小此时所有重量都压在主轮上,这样可以发挥刹车的最大效用,再结合上面的气动刹车,短距离里停下来是很可能的。

180 度无动力落地(Power-off 180 landing)

这既可以是模拟发动机失效,也可以是一种降落策略。据我所知,的确有通航飞行员采用这种方式作为常规落地方式。

g96613

配水平,稍低头,后放襟翼能量留

四五度,跑道头,远近高低方案谋

在断油那一刻,不要俯冲也不要猛抬高故意消耗能量,这时候的关键是保留能量以快于最佳滑翔速度的方式“飘”。具体做法就是配平让飞机姿态接近平飞姿态(姿态仪上显示略高于水平线),速度稍微降下来一点后再稍微低头下降高度,用高度势能换取动能。另外襟翼不要太早放出,因为襟翼在增加升力的同时也会增加阻力,阻力消耗掉的能量是我不希望的。当飞到跑道头 45 度角时,此时是评判的关键点,必须根据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设定一个落地方案。要么直接往跑道怼,要么就把进近路线稍微绕一点(飞一个标准四方形五边)。之后的着陆操作与软道面着陆类似,用俯仰姿态掌控落地拉平。

不要忘记复飞这个选项

所有着陆,在任何阶段只要发现感觉不对都可以复飞。如果怀疑侧风比较大,可能会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可以向塔台要求风速和风向,如果感觉不行就尽快复飞。我遇到的还有过跑道未净空的情况,比如有正在起飞的飞机,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立刻开始起飞滑跑;或者落地的飞机莫名刹停在跑道上没有尽快脱离;还发生过跑道上突然跑出来一只鹿(或者羊驼),此时就需要立刻复飞避免发生悲剧。

着陆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此文所讲只是我在私照学习阶段的经验总结,还带有我教员教我时候的一些个性化做法在里面。这些经验不一定所有所有情况都适合,读者还需自行评判,仅供参考。同时 FAA 的《飞机飞行手册》是一座宝库,着陆相关写的非常详细,特别是各种着陆时的问题及其对策,都有详细的讨论。祝各位同仁,起落安妥!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