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美国通航社区:EAA分部的线下活动

年初这几个月,美国新冠疫情有所好转,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打了疫苗,但是很多地方包括我住的这边都解封,也解除口罩令了。这样就让线下面基活动变成了可能,大家憋了一年半了,终于可以线下聚会唠唠磕了!

本文将以我参加的 EAA 第 288 号分部(https://eaa288.org/)的各项活动为例,管中窥豹带领读者领略美国本地通航社区的那些活动。从疫情前我就参与这些活动,一直到疫情中参加在线活动,还有疫情后的线下聚会,我几乎参加了 EAA 第 288 号分部的所有活动类型,甚至还在面向青少年的飞行体验活动 Young Eagle 中担任志愿者(关于这个活动会另开文详述)。

EAA 是什么?不是什么?

在开始本文之前,必须要了解什么是 EAA。EAA 是美国实验类航空器协会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的简称,所谓“实验类”是颁发航空器适航证时归属的一个类别,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了实验某种航空航天技术设计特别定制的或者是由爱好者自制的航空器。在 FAR(联邦航空条例)里要求“实验类”航空器需要在舱门等醒目位置放置“EXPERIMENTAL”标牌。EAA 是成立于 1953 年的社会组织,由一群爱好自制或改造航空器的航空爱好者组建。几十年来,虽然 EAA 名字里带有“实验类”,但是 EAA 开展的各项线上线下活动早就已经突破这个限制,可以说全部类别的航空器都能在 EAA 协会里找到。

一万美元左右即可购买一套这样的飞机套件,爱好者可以自己组装(窄在 VAN’S 飞机公司官网)

这里要特别指出,EAA 是协会,是一个组织,它不是展会、展览或博物馆。虽然 EAA 每年夏天会举办 AirVenture(非官方中文翻译为“飞来者大会”),但是 EAA 本身不仅仅是这项大会,它外延出去的各项活动,包括建立的航空博物馆,影响的各种人群和族群早已经超过其本身。可以这么说,EAA 这三个英文字母,就像它的口号“The Spirit of Aviation”(航空精神)所言,就代表了美国最本真的航空精神。前往 EAA 官网了解更多:eaa.org。

类似像 EAA 这样的通航相关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美国还有很多,比如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和国家商务航空协会(NBAA)等等。

另外,关于 EAA AirVenture(飞来者大会),等我参加完今年的大会,会专门写文章介绍的。

EAA 分部是什么的?

EAA 官网对分部(Chapter)的定义是将本地想学习或分享航空的人们聚集到一起的地方,加入或建立一个分部的目的是可以让普通人不用旅行到很远就可以在家门口与草根的航空爱好者一起交流。

EAA 288号分部的月度聚会(我拍摄)

EAA 分部有很多特性,这里列举一些:

  • 非营利性

EAA 分部的所有活动都是非营利性的,虽然会收取会费(我参加的 288 号分部每年收 25 刀会费),但是所有活动都不是营利性,也没有赞助。

  • 弱目的性

因为非营利,也没有赞助,那么分部的活动就有各种类型,目的性也就没有那么强了。但是也有一些分部有自己特色,分部类型为 Warbird(战机)、Vintage(老飞机)和IAC(国际特技飞行俱乐部)的就比普通的 EAA 分部更注重特定的方向,比如 Vintage 更注重将老飞机恢复到可以飞行的状态;IAC 会组织本地会员学习特技飞行,编队飞行等。

  • 良好组织能力

每一个分部都有一套紧密团结的组织者。288 号分部在 EAA 的所有分部里算是明星分部了,因为它的组织者素质高,活动有特点,除了月度聚会,还有月度的 IMC/VMC 俱乐部,Young Eagle 活动从不中断(疫情或飓风期间除外),最关键的是能保证这些活动定期举办。即便疫情期间,也利用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举办分部月度聚会。我作为志愿者参与 Young Eagle 活动时,强烈感觉到各位工作人员之间密切搭档,这是线下活动能办好的关键因素。

月度聚会之前的签到与交会费(我拍摄)
  • 会员制

准确来说应该是“会员贡献制”,交了会费成为分部会员并没有增加任何特权,分部活动也不是只开放给会员,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所以“会员”这个词,仅仅只是多了一个头衔而已,利用交会费和会员头衔可以提升“用户粘性”,同时贡献的会费也可以用来运营分部的活动。

  • 与 EAA 总部的关系

EAA 会给分部很多资源和各种扶持。具体来说主要有分部评级与推荐、分部运营所需的各种资源(美术设计,宣传材料,演讲稿和视频等),还有面向分部的领导力培训。可以说 EAA 总部为了让分部可以运营更好,真的是操碎了心!

288 分部曾承办了一次 EAA 的领导力培训(摘自 288 分部脸书)

各种资源,比如宣传材料从 EAA Chapter 官网下载或购买稍加修改就可以打印出非常精美的海报、横幅、桌布或名片,用于分部的线下活动。而领导力培训则会邀请专业人士,面向各个分部领导团队,直接教授如何带领分部的活动办的更好。

EAA 总部发布的月度《分部视频杂志》https://www.eaa.org/videos/6261921117001 (2021年七月号)

分部有什么活动?有什么特色?

在讲到 288 号分部活动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云杉溪飞行小镇,因为这个分部就设置在此,请稍稍移步看一下我之前写过的有关云杉溪航空小镇的详细介绍,看完记得回来接着读这篇文章……https://solarflyer.wordpress.com/2021/05/06/spruce-creek/

月度聚会

每月第三个周四的晚上七点,会在云杉溪飞行小镇的 Keith 机库举行月度聚会。月度聚会总时长一个半小时左右,大体内容也都固定下来了,主要有新人自我介绍(每次聚会都会有三到五名新会员加入),颁发自制航空器首飞纪念牌,还有一个飞行相关或自制航空器相关的话题分享,最后就是大家在一起的自由社交环节。

他正在分享一个技术类话题(我拍摄)

月度聚会有时候会有亮点,比如有的人带着自己刚组装好试飞成功的飞机给大家秀秀,一起聊聊讨论讨论。有的时候话题是和某项活动有关,比如号召大家参加 EAA AirVenture 或者在佛洲举办的 Sun’n Fun 航展,抑或是介绍 Young Eagle 项目,或者号召飞行员参与救灾或协助处理突发情况(几年前有号召成员前往巴哈马救灾),或者周边机场的改造工程、空域变化带来的注意事项,飞机维修与组装技术或安全知识的分享,讨论 FAA 的某项新政策等等。

他组装了一架飞机,演讲分享他的经验(我拍摄)
组装好的飞机也带过来让大尝鲜(我拍摄)

VMC与IMC俱乐部

VMC 是“目视气象条件”(Visu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的缩写,也就是在飞行中飞行员可以目视地平线,判断飞机的姿态;而 IMC 是“仪表气象条件”(Istrume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的缩写,也就是飞行员在飞行中因为气象条件所限,只能依靠仪表来判断飞机的姿态。EAA 的 VMC 和 IMC 俱乐部,其实是两个分别的活动,会员可以选择分别参加或者两个都参加。VMC 俱乐部聚焦没有仪表等级的飞行员在飞行中如何根据天候、空域作出最佳的决策,而 IMC 俱乐部主要聚焦有仪表等级或在 IFR 飞行规则下,如何做到最大化利用仪表飞行的资源优势,讨论不同情况下的决策。可以看到无论 IMC 还是 VMC 俱乐部,都是提高飞行员的决策制定(Decision Making)的能力。

某次 IMC 俱乐部的活动(我拍摄)

288 号分部的 IMC 或 VMC 活动每月会举行一次。活动时候,分部的飞行技术顾问会带领大家根据某一个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还会设置特定的场景,让大家一起讨论,在这种场景下选择最佳的决策。这对学飞和飞行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讨论和学习往往是一种查缺补漏,在活动中我多次意识到航校教授的知识有时候缺少了某些特定的内容,活动结束以后就可以及时弥补。

免费的地面课程

288 号分部曾经提供过免费地面课程,后来没有再继续。我猜测可能因为附近航校比较多,它开展免费的地面课程会抢了航校的生意吧。不过其他分部有类似的服务,比如第 74 分部,在其网页上就发出了他们会定期举办免费的地面课程:https://chapters.eaa.org/eaa74/ground-school

我也听过其他分部举办的免费在线地面课程,可以说这些课程质量很高,不比航校教的差,这就让营利性的航校相形见绌。

飞行模拟器

288 号分部有一台飞行模拟器(貌似是 Redbird TD2 模拟器),疫情之前只要提前预约就可以免费体验和使用,而且飞行模拟器安装了最新的导航数据,方便练习仪表飞行和保持仪表等级的有效性(currency)。

不过很遗憾,去年莫名其妙这台模拟器被 FAA 吊销了执照,所以即便飞了模拟机,也没法记录模拟的时数。具体何时能够恢复现在还没有明确消息。意难平一下,我还没体验过这台模拟器呢!!

飞行俱乐部

分部是可以开展飞行俱乐部活动的,但是 FAA 对飞行俱乐部的要求比较多,保险公司对此也有比较多的限制,同时 EAA 对建立和运营飞行俱乐部也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这就导致较少有分部会开展飞行俱乐部活动,或者飞行俱乐部不放在 EAA 分部的名义下。因此 288 号分部的飞行爱好者就组建了云杉溪飞行小镇飞行俱乐部,http://www.sprucecreektoday.com/FlyingClub.html 他们也会定期飞行或者开展飞行训练。

摘自 EAA 288分部的官网

其他 EAA 分部会建立以 EAA 名义开办的飞行俱乐部,虽然很少,这些飞行俱乐部会提供私用飞行员执照培训,或者仪表等级培训等。

面向青少年的飞行活动: Young Eagles 计划等

这无疑是分部活动中最重头的部分,每次分部的月度聚会都会特意强调这项活动。Young Eagle 是 EAA 提出的面向 8-17 岁青少年的免费飞行体验计划,而具体落地实施需要依赖各地分部的组织https://www.eaa.org/eaa/youth/free-ye-flights 。关于这项活动,我曾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一次 Young Eagle 体验飞行活动,会单独写文章介绍和分享我在这项活动中的感受。

Young Eagle 活动中准备体验飞行的青少年(我拍摄)

面向小孩和青少年的活动不仅有 Young Eagle,还有 Ray Aviation 全额学飞奖学金。EAA 总部会给入选的每人提供一万美元的奖学金,同时各分部也会提供剩余所需。EAA 每年会遴选出几个分部,然后再由分部选出一位幸运儿获得此学飞奖学金。因此分部的运营状况就至关重要,同时候选人也必须同时是 EAA 会员和分部会员,还需要满足年龄要求,就可以有机会获得这份全额学飞奖学金。这份奖学金最高支持到私照,选中的幸运儿如果年龄不足 17 岁(取得私照的最低年龄)可以考虑完成滑翔机(最低 14 岁)或其他动力航空器的执照。https://www.eaa.org/eaa/eaa-chapters/eaa-chapter-resources/chapter-programs-and-activities/ray-aviation-scholarship-fund

这位腼腆小哥(17岁)获得了 288 分部的学飞奖学金(我拍摄)

同时还有亲小朋友的漫画形象,动漫作品等等,借由这些传递航空知识、航空文化与航空精神。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还会提供报考航空类大学的参考,直接给出相应学校的链接和录取专业等。

面向成年人的 Eagle Flight 项目

既然有面向青少年的,当然就有面向成年人的。Eagle Flight 项目是给成年人免费体验飞行的机会,让成年人也学习飞行,完成飞行梦想,还有相应的模拟飞行学习与体验等。

288 分部开展成人体验飞行活动不多,疫情前有零星的活动,往往是作为 Young Eagle 活动结束后的压轴,或者是活动开始前的垫场活动。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周边航校也会开展体验飞行,没必要跟他们抢生意了。

跳蚤市场、共享工具、技术辅导员、飞行顾问与慈善飞行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活动和服务。比如 288 号分部提供会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想售卖的闲置物品,可以发布共享工具;还可以成为技术指导或招募技术指导,协助大家组装飞机;飞行经验丰富的人也可以成为飞行顾问,指导大家的飞行或者作为 VMC/IMC 活动的主讲师等;另外分部在遵守 FAR 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做慈善飞行,288 号分部就已经完成了很多次这样的慈善飞行,之前一位会员在试飞自制航空器时坠机罹难,288 号分部就组织了一次“缺席者编队”飞行。

关于什么是“缺席者编队”及其历史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看完一定记得回来接着阅读本文剩下的部分:https://solarflyer.wordpress.com/2021/05/24/missing-man-formation/

基层通航社区的重要性

参加了几次 EAA 第 288 号分部的活动,以及周边其他组织的线下活动以后,我认为基层和当地的通航社区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层通航组织的活动,有了他们繁茂的发展,美国通航才有了这么强的活力。那么美国 EAA 分部,对中国构建基层的通航社区有什么启示呢?

聚集航空爱好者深入交流

首先就是将人聚在了一起,通航靠单打独斗一定成功不了,正是因为有这些本地社区将人聚集在了一起,才能在交流中建立连结创造价值。光有社区也没用,必须要有定期活动,这样才能创造一种凝聚感和粘性,让大家聚集在这杆大旗之下。2018 年以来,曾在中国 AOPA 工作的上官琪琳带领团队组织了多次以通航为主题的线下活动,无论是坐在一起聊天游戏,或者参观立巢航空博物馆,这些活动主题与活动形式都颇受大家喜爱。其实这样的活动就带有 EAA 分部活动的特征,说明我们也可以很好地组织起来通航的线下社区!

Keith Phillips(左一)与一对飞行员夫妇交流。夫妇俩一位是开 737 的,另一位是开 A320 的。(我拍摄)

连接当地通航产业

国内不像美国有那么多的人自制航空器,但是我们却有很多通航制造企业,无论是造飞机的,还是提供通航服务的,现在都是小规模单打独斗状态。利用社区完全可以将这些企业与用户和爱好者连接起来,企业可以找到客户和潜在用户,而爱好者也可以借由企业提供的资源更好地向公众推广通航。

其实通航企业最有建立社区的诉求,因为社区可以帮助企业增加人气,人气足够旺盛,市场就会产生,就会有人购买他们的产品。无论是购买私人飞机,或者是购买私人飞机服务,甚至是包机服务,这些对市场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希望不要把线下社区做成行业协会,以营利为目的就不好了,活动中企业打广告,宣传自己产品都没问题,只要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就可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线下社区的纯粹性和中立性,还能保证社区专注于推广航空文化这一点。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

只要没有疫情或者天气问题,EAA 分部都会坚持月度或者半月的线下活动,这样做非常重要!只有定期组织活动,才能让成员之间有更深的连结,才能更好的推动通航。比如 Young Eagle 活动,作为活动志愿者我可以看到后台统计数据,参与活动的有近六成是经过朋友介绍,还有近两成来自 288 分部或 EAA 总部网站,从互联网搜索的只有 3%。因此这正说明利用线下活动的机会拓展通航朋友圈的重要性。

288 分部有才之人很多(我拍摄)

军民融合的前沿

288 号分部里的很多成员都曾经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或在美国空军服役过,这些退役老兵撑起了 288 号分部的主要领导团队。比如借给分部活动使用的 Keith 机库,它的主人 Keith Phillips 就是前 TOP GUN(就是阿汤哥《冲上云霄》电影里出现的那个学校)战斗机飞行员,曾驻扎在德国(前西德,联邦德国)驾驶过 F-104、F-4 等几十种军机,曾参与中东战争,支援以色列空军的战术行动,九十年代海湾沙漠风暴和后来的沙漠之狐行动都有他的身影,也曾担任过 288 分部主席。同样的,现任分部主席 Jay Jabour,曾是美国空军试飞员,空军装备司令部航空系统中心副司令员,空军准将。曾驻扎在韩联合作战指挥部。他试飞过 A-10、F-16、B-2 和 F-22 等多型战机,尤其对 F-22 非常熟悉。官方简历显示,他驾驶过 67 种航空器,累计 2700 多小时(截止 2003 年)。后来又在诺斯罗普・格鲁门以技术总监身份工作了 18 年直到退休。

Keith Phillips 与他自制的 SX-300 飞机(摘自EAA官网)
笔者与 Keith 合影。
他执意拿出的这张合照是因为他与合照上左一的这位二战飞行员一起飞过一次,当时是为了庆祝这位二战飞行员的百岁生日。(我拍摄)

我相信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军队资源,退役或转业的军官和飞行员,是否可以多多投入到当地通航社区的建设中呢。他们可以为当地通航的发展注入一些力量,不仅会带来军队的气氛,同样也会将空军中的激情与精神带入通航社区。这样的军民融合,对航空文化向普通人的推动会有极大的作用。

现任 288 分部主席 Jay jabour(我拍摄)
Jay Jabour在空军服役时的照片(美国空军官网)

构建航空文化的重要根据地

基层通航社区,最重要的就是宣传航空文化。这与线上交流产生的距离感不同,线下面对面交流,可以触摸可以体验,可以近距离直接感受航空的魅力。哪怕是没有飞行,不在机场附近办活动,只是交流和沟通,只是大家见面汇报一下工作情况,只是讨论飞行技术或者分享参与活动的见闻,对推动航空文化在基层的深入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份不完全统计,在 288 号分部之前举办的 Young Eagle 活动中,总共有两百多名青少年享受了免费体验飞行,目前已知至少有二十多名孩子已经开始或完成了飞行培训,很多都拿到了某一等级的飞行执照,当然这也拜附近航校比较密集所赐。百分之十的转化率在互联网运营看来是了不起的数字,如果没有线下社区的耕耘,是绝不会有这样好的成绩的。

疫情后第一次线下聚会,大家带来了自己的食物(我拍摄)

结语

要想通航走得远,基层社区的耕耘是少不了的。不要觉得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仅靠线上隔着屏幕交流就能推动通航文化,这么想太天真了。技术只能改善推动航空文化传播的方式,却改变不了人们接受航空文化时的隔阂。我们可以大量利用互联网,做短视频推动航空文化和航空知识,可以利用交互技术让大家学习航空知识,但是建立兴趣和感性认识,需要面对面交流与真实触碰和体验,没有了感性认识就像沙地建塔,很多努力都是徒劳。

我希望当大家在关注通航发展时,不要仅仅只是关注航空器制造、通航机场建设、航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基层社区的建设,让本地的基层航空社区将飞行爱好者、普罗大众,与航空器制造企业、通航机场,通过航空文化和航空知识的媒介联系起来。让我们在线下活动的过程中,将感性认识结合理性认知,潜移默化将航空文化和航空精神推动到普罗大众去。

动起来吧,让我们好好组建自己的通航线下社区,从一次次撸串,一次次火锅趴开始,慢慢扩大社区规模。前路虽长,但要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度聚会结束以后,缓缓降下机库大门。还有人在其中继续交流不肯离去(我拍摄)

3 thoughts on “管窥美国通航社区:EAA分部的线下活动

Comments are closed.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