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A Young Eagles“青鹰计划”三十周年的启示

1992年,那一年的EAA年度飞行者大会上(Fly-in Conversion,那个时候还没改名AirVenture),在时任主席Tom Poberezny的倡议下,正式建立了一项目标在航空百年时给至少100万名青少年提供免费体验飞行的活动——Young Eagles计划(直译为“青鹰计划”)。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2022年,Young Eagles计划走过了整整三十年。在这不长不短的三十年里,Young Eagles计划总共为超过220万名青少年提供了免费的体验飞行,启发了大量飞行员、航空工程师、维修技工、管制员等,还为美国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了后备人才;甚至很多人后来成为航线飞行员以后,又重新反哺到Young Eagles计划,为新生代青少年提供免费飞行。

笔者作为Young Eagles计划的志愿者,已经参与这个计划一年有余。本文会结合公开资料和我参与其中个人经验与体会,深入讨论Young Eagles计划出现的时空背景以及启示的价值,最后我会为打算在国内开展类似这样的青少年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目录

Young Eagles诞生的背景

国际上,1991年冷战正式结束,之后很快海湾战争开始了又很快结束。而国内同样的1992年南巡讲话标志着我国以追求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启,也融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大趋势中。科技层面,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第一个网站;同一年Linux操作系统诞生并很快发布了内核稳定版 0.02;苹果发布了PowerBook笔记本电脑;1992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3.1,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兴的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科技成为了全球新的聚焦点。

反观航空方面,1991年瑞士航空111号班机因为机载娱乐系统过热失火坠毁在大西洋,机上229人全部罹难;同年劳达航空004号班机空中解体,机上223人无人生还;还是这一年尼日利亚航空2120号班机刚起飞不久起火解体,机上261人葬身火海;联合航空585号班机的波音737因为方向舵卡阻突然俯冲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之后几年波音737-200发生了三起类似的事故。还有造成113人罹难的泰国国际航空311号班机撞山事故也是发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1991年。另一方面,受到1988年洛克比空难的影响,著名的泛美航空在1992年宣布破产。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从单单1991年到1992年初的短短一年半时间,因为民航事故而罹难的人数就有上千人。这些事故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航空安全的信心,更打击了整个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6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这批人在90年代初正是年轻有为的时期,但是他们却大量投入到其他行业,比如地产、金融和方兴未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并不认为航空业是事业的第一首选。

而EAA Young Eagles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因应时代和航空业的需要而提出的。在时任主席Tom Poberezny,和众航空业大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么一个大平台。

Young Eagles志愿者大合照(EAA官网)

Young Eagles是什么?不是什么?

如果阅读几年前的宣传材料,EAA的Young Eagles计划不过就是免费的体验飞行活动。然而这几年在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的Jack Pelton(2012年开始担任主席,2015年开始担任CEO)带领下,EAA大幅布局青少年和年轻人发展计划,在原有的免费体验飞行之外,扩充增加了奖学金、航空主题营地、工作坊、航模制作和试飞与模拟飞行模拟空管等等多种活动形式。

EAA第288分部组织的免费体验飞行活动(我拍摄)

看到“营地”(camp)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因为这样的航空主题夏令营、冬令营早就在国内落地生根,疫情之前很多机构都投入巨大来组织航空主题营地。然而EAA的航空主题营地最大的区别是它是真的由专业人员辅导教学,不是“寓教于乐”的科普玩乐活动,没有游乐场等游艺旅游项目。EAA要求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完成动手实践(hands-on)的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叠叠纸飞机,看看视频,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厂房和机库,或者让孩子当乘客“体验”一下飞行;更是融入了航空知识、航空气象、运营理论、航空器设计、制造与维修技术等等大量专业内容,在充分地动手实践中培养真正的兴趣与能力;其中面向16-18岁青少年的营地活动甚至直接包括了飞行员私照地面课!所以EAA Young Eagles不是普遍理解的带孩子“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而已,不是带孩子做航空业的“岗位”体验,而是在体验中切实学到知识与技术。

在AirVenture上展示的部分动手实作项目(我拍摄)

用尽可能凝练的一句话概况总结,EAA的Young Eagles“青鹰计划”是瞄准未来航空业所需人才,依托基层航空社区的志愿服务,聚集行业中的高校和企业,构建为8-17岁青少年提供航空业所需知识和技能有关的直观体验活动的平台这些“直观体验活动”既包括了免费的飞行体验,又包括了动手实操的航空器维修与制造技术体验,航模制造与试飞体验,模拟飞行或飞行员私照地面课等丰富内容

与“寓教于乐”课外科普活动的本质区别

  • 首先是主旨不同:寓教于乐的目的是刺激兴趣,让参与者有浅层的感官刺激。而“青鹰计划”更多的是根据年龄段施加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层理解,影响专业选择和事业发展方向。这也是两者最根本的不同。
  • 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从互联网上公开的资料可以查到寓教于乐活动极少有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带着孩子们玩乐,享受假期的性质。而“青鹰计划”的主旨不是玩乐,因此会包含丰富而高质量的教学性质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实验教具和直观的动手体验落实到具体的知识上。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青鹰计划”会根据年龄段和教育背景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活动的实施主体不同:这又是一个本质的差异。实施“青鹰计划”中的体验飞行、模型制作等动手实操类型活动的主体是EAA在各地的分部,比如我所在的EAA第288号分部。全美像这样的分部有几千家,全球其他地方也有分散的几十家亚洲也有几家(中国还没有)。EAA是非营利的,那么其下的所有分部也都是秉持非营利性原则。相反的,所有寓教于乐活动的实施主体都是营利性机构,无论是航空公司、航校、航空类院校、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其本质都是营利为目的。因为逐利的本性,势必会更加追求潜在的商业效益,对活动背后的公益性质关注就不足。
  • 多方参与的共赢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允许营利性机构参与。实际上如果仔细研读“青鹰计划”网站就会发现营利性的主体在里面除了是赞助者,更是深度参与其中。比如AeroEducate里的教材就是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等高等学校参与撰写的;模型制作的教材是安泊瑞德航空大学的教授根据大学教材降低难度简编而成;私照地面课的内容是Sporty飞行员用品商店提供的,但它只提供私照地面课,更高的就需要付费;EAA的在线课堂是著名航材批发商Aircraft Spruce赞助的,等等这些不一而足。在活动中,这些营利性机构不仅深度参与,直接影响了教材的内容和质量,提升了相关高校和企业的声誉,也影响了潜在的消费者。

“青鹰计划”的亮点

从出生到大学的全年龄段覆盖

我曾开玩笑的说,EAA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真的是从出生到大学的全年龄段覆盖,也许未来它推出胎教版我也不意外。

  • 根据年龄分级别设置不同梯度的活动,引入奖励升级机制:面对刚出生的幼儿到学龄前儿童,EAA只是希望家长能够带着孩子参加每年的AirVenture以及各地的航展活动,或者参观EAA博物馆以及各地航空航天主题或其他科技类博物馆。这样可以从小让孩子接触飞机和提供初始的感官刺激;小学到初中阶段则是AeroEducate接入,AeroEducate是面向小学到初中(K-12)课堂里直接引入航空类教学,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动手小制作教育学生接触航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eroEducate的整套课程体系也是根据年级来划分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则会有Air Acedemic营地活动,根据年龄分成基本营、进阶营和高级营。在所有这些之外还有面向童子军的夏令营活动,动手制作一些小东西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同时面向8-17岁还有免费的体验飞行,以及Ray学飞奖学金。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是分阶段的,因此不能用相同的活动内容,有了分级别分梯度的活动,孩子在活动中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同时结合奖励机制,完成一级可以获得相应的徽章(badge),类似“打怪升级”的奖励机制可以极大的促进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 免费或低价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材料:体验飞行是免费的,EAA所有其他的面向青少年的活动基本也都是免费或收取成本价。比如AeroEducate网站会免费提供所有K-12教育相关的全部课件和教具制作教程;还比如制作航模所用的材料就是10美元的五件套。低成本的培训材料可以让活动更容易开展,对孩子和家长的负担最小。而与低价相反的是培训材料却是高质量的,是由供职在知名航空类大学中的教授,或常年从事航空教育的专业人士编写。教材力求用最简洁扼要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传授航空的基本理念和技术。比如AeroEducate中面向K-2(即小学二年级)学生讲授什么是阻力:

    面向9-12年级(初中)学生讲授机翼翼形对升力的影响:
  • 还有更多新的活动不断推出: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EAA正在更新网站内容,增加了更多面向青少年的活动。尤其是加入了面向童子军的营地活动,增加了面向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实习计划等。相信未来会更多面青少年的活动推出。与此同时,每个当地的EAA分部也会根据自身情况推出新的面向青少年的活动,我所在的第288分部更注重免费的体验飞行,而有的分部则偏重知识教育,有的直接引入私照地面课等等。

提供学飞奖学金

Ray奖学金是EAA为青少年提供的经济保障。有了Ray奖学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飞行,加入航空业进而实现阶级跨越,这样航空就不仅仅是高收入群体的独享,可以进一步向下渗透到底层,增强整个社会的流动性。除了EAA总部的Ray奖学金,每个分部往往也会设置自己的奖学金,比如我所在的第288分部每年会筹集一万美元捐款,资助一位8-17岁青少年完成私照阶段飞行训练。当然还有其他种类繁多的航空类奖学金支持,可以说如果灵活申请和运用这些奖学金,完全可以“白剽”所有这些活动并学会航空知识。

动漫虚拟形象更亲近青少年文化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以漫威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和漫画中,因此EAA联合斯坦・李基金会开发了名为Aviore的动漫虚拟形象。借助这个超级英雄动漫形象,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航空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传奇和航空知识串联起来,用亲近青少年文化的方式传播相应的知识和文化。

回想我小时候,对航空和科技的感性认识也是在“大风车”节目中播放的动画片里了解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动漫形象远比枯燥文字有更好的作用,具象化的图形更容易准确传达对知识以及技术的认知。

营地活动更突出专业性

近几年EAA官方开设了EAA Air Academy(https://www.eaa.org/eaa/youth/eaa-aviation-and-flight-summer-camps/eaa-air-academy),这是一项面向青少年的营地计划,覆盖12-18岁中学阶段青少年。与其他活动一样都是分年龄阶段的:其中12-13岁归类为“青鹰营”Young Eagles Camp(5天),主要活动是通过制作翼肋学习机身蒙皮的知识,还有航模制作、模拟飞行学习、航空史等丰富的内容;14-15岁为“基础营”Basic Air Academy Camp(6天),主要活动是制作轻木橡筋动力模型飞机,制作ACRO运动类实机的翼肋,学习金属加工制作仪表板,使用复合材料技术制作翼形等,当然模拟飞行和航空历史学习也是包括的;16-18岁阶段是“高级营”Advanced Air Academy Camp(9天),主要内容是私照飞行员地面课,航空器建造技术(焊接、金属工艺、复合材料加工、航模和木工等)。

在老师指导下做航模(EAA官网)

营地与主打“寓教于乐”的航空主题夏令营最大的不同是专业性和阶梯性,即便是最基础的“青鹰营”青少年也可以在制作轻木翼肋(不是模型!)的过程中学习机身蒙皮的知识。而航模也不是国内航空营地常用的吹塑纸或塑料成型的玩具,而是带有轻木架构机身的遥控模型飞机。

EAA Young Ealges的航模制作项目

营地的辅导老师自然也是专业的。由航空类院校的在职和退休教授,也有航空公司的退役飞行员,空军或海军航空兵的退役飞行员,还有在职或退休的航空工程师共同辅导。正是因为专业人员的加入更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性。

营地都不是免费的,从“青鹰营”的1000美元到“高级营”的1600美元,价格里包括了整个夏令营期间的组织经费、教师费、材料费和食宿等全部开销。截至到我写这篇文章2023年夏令营的“基础营”和“高级营”已经报满了。

盈利机构共建平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很多人会发问:免费的体验飞行、低价的培训材料和只收成本价的营地,他们靠什么赚钱呢?EAA是非盈利的基金会,各地的分部也是非营利性的(EAA总部的要求,也是美国对非营利机构的要求),自然不失为了赚钱为目的。那么为什么又有很多营利性机构、私立高校或者公司非常热衷参与其中呢?除了慈善捐助,更重要的是他们瞄准了潜在的消费群体。

就拿一次免费的体验飞行为例,飞行员自愿免费提供自己的飞机和油钱(一早上做三次体验飞行会消耗3小时燃油),自愿贡献时间带孩子们享受飞行乐趣。虽然一次体验飞行的成本很高,但是多个飞行员参与相当于平摊了这些成本。

飞行结束以后,对飞行不感兴趣的孩子,参加一次以后就不再参加了。而感兴趣的孩子会不断去体验,也许到14岁会考取滑翔机执照,到16岁就可以成为学生飞行员(Student Pilot的最低年龄),然后17岁就会努力考取飞行员私照(取得Private Pilot执照的最低年龄是17岁);感兴趣的孩子会持续投入。兴趣成为了驱动孩子一生职业选择的原动力,在他能独立赚钱之前,家庭需要满足他的兴趣而持续不断投入。正如“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一次免费的飞行,会在孩子内心种下航空业的种子,不仅影响了他的职业发展和选择,更会影响他的求学和兴趣爱好。

短期来说,孩子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购买和航空相关的图书、音像制品、互联网产品、APP,或者关注B站频道、抖音主播等,参观航空或科技类博物馆,参与各类航空主题营地,进而在航校学习飞行,购买模拟飞行软硬件产品,购买航模产品,购买航空文创产品等等。而长期来说,孩子会将努力考入航空类高校或职业学校作为目标,通过在院校的培训进一步向职业化发展。即便这位孩子成年后没有成为航空业从业人员,但他或她可能会购买私人飞机,学习运动类驾驶执照,或者雇佣私人飞行包机。最终结果是整个航空垂直产业都在从这个孩子及其家庭的持续消费中获得了好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盈利机构和院校愿意深度投入其中的一个原因所在。

这与传统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不同的,我认为“知识付费”本质是竭泽而渔,看似是为某一课程付费了,但本质不过是制造了知识焦虑,进而借人们想弯道超车(类似补习班)的心理,贩售廉价“课程”。一旦人们无法获得弯道超车的结果,学习到的东西是沙地建塔,无法更深进修的时候,“知识付费”就玩不下去了。——这也是为何现在“知识付费“在火热了几年后,现在热度不再的原因。

但是Young Eagles和EAA所有面向青少年的活动都不是“补习班”,它们不是为了填补家长和孩子的知识焦虑而生,它们最主要的目标是为了整个航空产业培养后备军。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最终获利只是一种溢出效应。例如Young Eagles免费体验飞行,孩子会得到一本飞行经历记录本(Logbook),而在其中记录的飞行小时数其实是无效的,不能算作任何飞行小时数;除此之外,还有一张由带飞飞行员签字的证书,可能还有其他小礼品仅此而已。证书也不被任何学校或机构背书认证,也许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证明,对孩子的考试升学没有任何直接影响。

为了航空业的未来

2019年时任波音CEO的Dennis Muilenburg曾提出缺少飞行员是航空业的最大挑战,因为现有飞行员会因为年龄到65岁而大批量退休,留下巨大的人才缺口。2022年波音的技术展望,未来20年商业航空亟需更多人才的加入 https://www.boeing.com/commercial/market/pilot-technician-outlook/

可以看到EAA面向青少年的活动,都是在力图填补未来航空业的人才缺口。Young Eagles免费体验飞行是为了培养飞行员;AeroEducate里面按不同职业分成面向飞行员、工程师、机械师和管制员的各种分科课程;Air Acedemy营地是面向航空航天工程师和机械师的。因为不是激发青少年兴趣为主,也不是什么课外活动,最重要的还是为了未来航空业培养后备军。

青少年航空体验活动经验和建议

以志愿者身份参与Young Eagles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还是积攒了一些经验和想法的。在这里给希望在国内做青少年航空体验的同仁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细节篇幅原因,这里就不谈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联系我。

  • 尽量做到非营利性。上文说到EAA是非营利的,但在国内几乎不可能做到非营利性。但是可以尽量做到,若是由多家公司、院校和机构一起完成,形成一个联盟或者准基金会,这样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非营利性。不过我也担心很可能会出现抱团垄断的倾向。
  • 共建平台,集合智慧。一个很关键的参与者是高校、职业教育和专科学校,它们的加入可以将专业性提高很多。对这些院校来说带来的直接利益是不多的,但是因为名声提升,以及在孩子们心理的初始印象,在升学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选择可能性。因此在面向初中和高中层次的活动中,院校可以深度参与。同样的,航校也能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不过……
  • 不要做成航校招揽生意的“体验飞行”!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很多航校会组织面向小孩的体验飞行,这是一种招揽客户手段,无可厚非。只是希望可以与其他公司和院校合作,建立有利于培养航空业后备军的平台。毕竟一家公司得利只是一时,大家都能得利才能长久。
  • 根据年龄段分阶段开展体验活动。上面已经说了很多,根据年龄分阶段办活动,还可以结合打怪升级的奖励机制,当孩子们升入高年级以后就可以参加更高组别的体验活动。这对留住他们并引导更加积极的参与有很大帮助。
  • 瞄准行业所需的动手实践课程。体验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专业性,不能走马观花,要能让孩子们回家后有所收获。别担心孩子学不会,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他们的事!有基础概念,建立感性认知,他们自己会充实理性认识的。只要教材开发的好,复杂的知识也可以讲起来很简单,航空知识看起来复杂,然而大道至简,科普要做的不是将技术精英化和束之高阁,而是让它足够亲民
  • 进入课堂,更要进入操场。网上搜到的很多航空体验活动就是简单的参观或者课堂讲授,希望可以引入更多肢体活动。比如模型制作工作坊,然后在试飞中学习到航空器的操控原理。而且这种肢体活动不是生存体验那种”练胆量“的,更多是知识技能的提升。面向小学低年级的活动可以考虑增加操场活动课,比如用滑梯、游艺设备模拟飞行驾驶的感觉。
  • 设计具象化的动漫形象:面向小学和初中阶段青少年。现在国内的日月星辰工作室已经在《小星坐飞机》绘本中引入了”小星“这个虚拟形象,并且绘本中的航空知识都是采用的具象化动漫形象,这对掌握准确的知识帮助极大。不过”小星“面向的群体更偏低幼年龄段,而航空科普更应该面向的对象是小学和初中阶段青少年,可以引入类似”李磊和韩梅梅“那样更贴近他们的动漫角色,而讲授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有很强的故事性。我个人比较欣赏日漫《工作细胞》的叙事方式。
  • 别让家长交智商税!留住“回头客”就是留住航空业的未来。我看了一家国内航空主题营地的广告,除了一个几分钟的飞行体验和模拟飞行,剩下的就是带孩子们玩各种游乐场,费用高达1万多。这真的是纯纯智商税,孩子学不到东西,他就不会继续在这上面继续投入,结果其实是毁了青少年航空体验的名声,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极其不可取。要让孩子们可以每个夏天都强烈想加入航空夏令营,还能说服他或她的同学们一起参加,口口相传招来更多孩子。
  • 完善的青少年保护机制。EAA对青少年的保护是全方位的,每一位志愿者都需要参与青少年保护培训,详细规定了在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包括肢体接触在内的所有细节。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点,绝对不可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需要受到非常重点保护的。详情看参考去年我写的文章:https://solarflyer.aero/2021/07/27/eaa-young-ealges/
  • 家长充分参与原则。很多活动会打着培养孩子独立精神的借口,将孩子和家长分割开。其实完全不必这样做。我认为除了营地活动外,尤其是低年级的可以将孩子和家长放到一起,当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在学习的东西,并且看到孩子在参与中的快乐与享受,他才会愿意继续支持孩子的兴趣。只不过组织细节上需要更加细心,因为……
  • 小孩不是最难管的,反而家长麻烦事最多。在参与本地体验飞行活动志愿者活动时,我发现极个别情况家长会不顾劝阻走到正在滑行的飞机旁拍照,发动机即将起动时依然在螺旋桨前面站立,或者为自家孩子争取超越其他孩子的非合理特殊要求等等。反而是小孩都不会追跑打闹,能够完全听从指挥。经验就是用大人能看得懂的方式,在活动前通过邮件或者图片的方式,指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 高素质的组织团队。 在本地的EAA分部里组织Young Eagles体验飞行的志愿者、飞行员们,基本都是飞行员,其中还包括退役海军舰载机飞行员、退役空军飞行员、美联航退役机长、现役机长和副驾驶,甚至还有享受国家荣誉的航空公司机长。国内应该找不到这样的团队了,但是要确保每一位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明白这项活动对航空业未来的意义,确保有航空业的从业背景或专业学识,明白如何保证安全。其中体验飞行活动最好有飞行经验;航模和营地活动要有航空工程师或航空类院校老师参加,在职或退休的都可以;营地活动要有组织过青少年夏令营或冬令营经验丰富者带队,懂得如何组织托管式营地。
  • 航空类保险公司的机遇。体验飞行和动手制作航模,焊接、机械加工等活动会有一定风险,尤其是在国内通航的飞行体验还处于”勇敢者游戏“阶段。这其实给航空类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机遇。EAA会给每一名参与体验飞行的孩子上一个免费的航空类意外保险,同时孩子自身也有健康保险等。有了保险公司的参与,很多活动的开展才能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也同时因为有了保险公司的参与可以更加约束活动中的行为,避免出现与航空类教育无关的活动(比如跳伞)或者游乐园。
  • 有些“鸡血”少碰为妙。比如“航空报国”,说多了家长可能会反感。走马观花的参观一下博物馆或者烈士陵园,也就足以了。反而真正最需要了解的历史却少有宣传和教育给孩子,比如高志航、八一四大捷、陈怀民、驼峰航线、两航起义等等。所以不如少碰,更强调
  • 不要和“升学”挂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因为参与了这类活动,就可以在中考或高考中降分(或提前批次)录取到航空类院校,最终势必会导致这类活动的质量降低,同时推高了成本,让航空业又变成了高端化的玩物。而更好地做法可以用这些活动所获得的勋章荣誉,冲抵相应的课程学分,或者是实验课作业。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之前我在朋友圈更新Young Eagles活动的照片,总会看到评论说“羡慕”和各种感叹,后来我就不再朋友圈里发了。在国内我认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是可以开展的,不需要艳羡美国的孩子能够享受的这些好处。因为很多国内团体和企业已经在做了,我知道有朋友在广州开展面向小学生、初中生的航空科普,还有职业教育;还有日月星辰团队的《小星坐飞机》绘本;也有成都的航空产业联盟在考虑航空类青少年教育。类似这样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既然已经有人在做了,那么更多人都可以加入这个队伍。

我认为青少年航空教育是现阶段最能够实现的,以目前国内的能力和资源,搞出像样的青少年航空教育活动是完全不成问题的。由于利益,由于政策,由于认知不到位等等因素,最终却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吐嘈是没有意义的,抱怨也没有意义,在夹缝中找寻生机,一步步慢慢做起来,等待最终成功的那一天吧。

对于有志于投入青少年航空事业的可以联系我,我很愿意提供我的经验和建议。

了解更多

%d bloggers like this: